通知公告

科技城人才峰会——第三届北川国际心理论坛 第二轮通知

发布时间:2023-05-04 作者:应用发展部

 

 

科技城人才峰会——第三届北川国际心理论坛

第二轮会议通知

  党的二十大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坚持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将科技、教育、人才统筹部署,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坚持人才引领驱动。2022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提出了18份心理相关议案,心理工作日益受到重视。十九大以来提出“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的社会要求。国家卫健委和中央政法委等 10 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印发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各省(区、市) 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政法委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作为推进平安中国、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抓手。结合后疫情时代的心理危机特点和社会心理服务工作新要求,在成渝副中心建设的背景下,四川绵阳作为中国科技城,也作为全国社会心理服务试点城市,在第一届(2019年)和第二届(2021年)北川国际心理论坛召开的基础上,拟召开科技城人才峰会——第三届北川国际心理论坛。
  北川国际心理论坛是在汶川地震灾后心理援助十年经验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也获得了来自美国、英国、韩国、日本、港澳台地区以及国内知名高校或科研机构的心理学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论坛初步形成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灾害心理危机干预和社会心理服务交流研究平台,西南科技大学与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2019年联合共建“社会心理服务与心理危机干预研究中心”,推动了双方相关合作研究与成果转化。北川国际心理论坛聚焦灾难、危机和创伤的预防和干预,同时还探索推进抗震救灾、抗击疫情背后的精神价值和心理资本,激发人们积极工作和幸福生活的内在心理动力和活力。2023年5月也是汶川地震的十五周年纪念,需要我们继往开来,为科技城发展和成渝副中心建设提供“从心开始、由心而治”的智力支持的同时,探索中国特色社会心理服务与心理危机干预的新征程。
  为此,西南科技大学联合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中国心理学会举办科技城人才峰会——第三届北川国际心理论坛,诚邀国内外心理学、社会学、精神医学等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心理咨询师、青年学生、志愿者等共襄盛会,务实推进社会心理服务实践,加快加强心理危机干预研究,助力健康中国、平安中国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本次会议将采用线下会议(与线上会议结合)的形式开展,会议依照惯例免收会务注册费。
一、会议主题
  心理健康与危机干预的新征程:自信自强的社会心理服务之路
二、会议时间与地点
  2023年5月10-13日,四川.绵阳.西南科技大学
三、举办单位
  主办单位:
    西南科技大学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中国心理学会
  承办单位:
    西南科技大学法学院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西南科技大学社会心理服务与心理危机干预研究中心
    绵阳市未成年人心理成长指导(研究)中心
    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
  协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心理服务工程实验室
    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委员会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
    四川省心理学会
    四川省精神卫生中心
    四川省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研究与辅导中心
    绵阳市心理学会
    绵阳市教育心理学会
  特邀单位(拟):
    四川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绵阳市委人才办          绵阳市委宣传部
    绵阳市政法委                  绵阳市社心办            绵阳市教体局                         
    绵阳市总工会                  绵阳市卫健委            绵阳市教科所
四、会议日程

日期

时间

会议内容

题目

5月10日

9:00—12:00

汶川地震灾后十五年专题交流暨成果展

汶川地震灾后十五年心理援助成果交流展

14:30—17:00

汶川地震灾后十五年心理援助纪念专题交流

走访调研

绵阳市社会心理服务与科技城建设发展调研

15:00—17:30

会前工作坊一

焦点解决短平快技术在心理援助中的使用(马建青 浙江大学)

会前工作坊二

循程的ACT单次咨询模式(祝卓宏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会前工作坊三

危后有机-青少年积极心理团体辅导(何瑾 北京大学)

会前学术论坛

青少年心理健康与师生关系建设研究(刘翔平 北京师范大学:刘传军 四川大学;刘彩梦 乐山师范学院)

5月11日

9:00—12:00

开幕式

西南科技大学致辞
绵阳市委市政府领导致辞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领导致辞 
中国心理学会领导致辞

合影

合影

主旨报告一

构建应急心理服务体系,开展应急管理心理学研究(陈雪峰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主旨报告二

自然灾难心理援助的理论、技术发展及成就——基于四次巨大自然灾害(高桥哲 日本神户学院大学)

主旨报告三

Mental Health of Community-dwelling Adults and Healthcare Providers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in Macao, China(胡文诗 澳门大学)

主旨报告四

Applying meaning to life(Roy F.Baumeister Jacobs University Bremen 德国)

13:30—17:00

科技城人才峰会之心理学人才高峰论坛

第一阶段:人才峰会主题报告
1、自然心理疗法治疗强迫症的理论和案例(张向阳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2、以美愈心---心理创伤与艺术治疗新融合 (刘正奎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3、抗击敏感,促进健康(李红 华南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
4、党员干部担当作为的表现和促进:北京市接诉即办工作100个优秀案例的启示(辛自强 中国人民大学)
5、我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发展现状与思考(白学军 天津师范大学)
6、人工智能助力心理学研究(朱廷劭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第二阶段:高峰人才圆桌对话

平行论坛

1、心理治疗发展新趋势:循程心理治疗(祝卓宏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2、以安全依恋表征整合积极心理学(刘翔平 北京师范大学)

3、青少年自我伤害辅导(张德聪 台湾师范大学 线上)

4、中小学危机心理援助的理论与实践-基于汶川大地震的实证研究(陶明达 青岛大学)

5、灾区学校推动生命教育实务与生命重建之探讨(纪洁芳 曾任台湾彰化师范大学教授 线上)

分会场一

校长专题论坛:学校心理健康与危机预防 

分会场二

干部职工心理健康与工作效能提升专题

分会场三

心理学人才队伍建设发展专题

分会场四

社会治理与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专题

分会场五

心理健康与危机干预产品研发交流专题

未成年人心理专场培训

寻找自我的故事——叙事绘画治疗法在青少年群体中的应用一(黄晓红 叙事绘画治疗学院-香港)

19:00-21:30

会中工作坊一

心理应激干预“简快重建法”——从单次团体到个体干预的应用(隋双戈 深圳市春风应激干预服务中心)

会中工作坊二

螺旋心理剧模式的创伤治疗(桑志芹 南京大学)

会中工作坊三

后疫情时代心理热线咨询员在危机来电中的成长(林敏 重庆医科大学&希望24热线督导)

会中工作坊四

叙事疗法在哀伤辅导中运用(赵静波 南方医科大学)

5月12日

8:30-10:20

专题论坛一

学校心理危机预防干预的系统协同(李正云 上海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心)
1、高二男生失联:如何让家校共舞(姜企华 上海市崇明中学)
2、危机干预中的法律法规:约束or保护?(吴燕霞 上海师范大学)
3、危机干预:机遇在哪儿?(赵岩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4、多维预警:谈心谈话怎么谈?(杨颎 上海理工大学)
5、心理剧技术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积极作用 (吕槟 上海市青浦区教师进修学院)

专题论坛二

多元视角下的科技人才与心理健康(孔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1、杰出科技人才原始创新的哲学支撑研究(朱芬 华南理工大学)
2、论科学家精神与科技人才培养(涂盛雪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大学)
3、波塞尔技术伦理思想对我国科技人才培养的启示(彭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南科技大学)
4、列维纳斯他者伦理对学校心理教育的启示(丁飞 新疆师范大学)
5、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生态系统模式构建研究(谢宇 安徽师范大学)
6、Prevalence and Predictors of Smartphone Addiction among Medical Students in China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A cross-sectional study
(张铭 皖南医学院)

专题论坛三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论坛(黄明金 四川省精神卫生中心)
1、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亮点介绍(马宁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2、宁波市常见精神障碍防治及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工作经验分享(李金成 宁波市康宁医院)
3、绵阳市社会心理服务工作管理办法(黄国平 四川省精神卫生中心)

专题论坛四

多元心理技术与应用心理(杨雪梅 四川师范大学)
1、EAP工作中的单次咨询技术运用(黄煜 四川省心理学会应用心理专委会)
2、箱庭(沙盘)疗法在儿童咨询中的运用(王成莲 四川省心理学会应用心理专委会)
3、裂缝之光:汶川震后援助者与幸存者生命故事(何奎莲 宜宾学院)
4、家庭教育团体工作模式探索(商雪梅 四川省心理学会应用心理专委会)
5、本土化舞动治疗在创伤疗愈中的应用(张小兰 西华师范大学)
6、创伤与表达:基于舞蹈治疗实践(Kevin Polak 荷兰)

10:30—12:20

专题论坛五

回观灾后十五年——可持续发展的地方生机(夏林清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
1、山上老茶树的生机—地震中的逃生与灾后重建的二段故事(吴红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
2、行动与改变—汶川地震十五年应急管理实践与思考(张建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
3、五一二地震后灾区社会组织生存发展状态(郭常波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
4、大学生在灾害中的担当与行动(文太科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
5、可持续发展—大鱼公益15年探索路径的反映(高思发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

 

专题论坛六

从灾后青少年心理援助到青少年积极心理发展(沈潘艳 西南科技大学)
1、基金会青少年灾后心理援助的过程与思考(王军 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
2、安洲区灾后心理危机干预与常态化(张良勇 绵阳市安州区青少年活动中心)
3、从志愿者的角度来谈常态化乡村夏令营的模式(胡星 绵阳市涪城区为乐志愿服务与研究中心)
4、群团组织开展关爱青少年积极心理的常态化工作(付霞 绵阳市涪城区团委)
5、泸定震后乡村青少年心理变化情况以及经验做法(陈诗梅 王岗平小学)

 

专题论坛七

大中小学教育心理:
1、中国大学生的九通道心流体验模型探索性分析(熊开封 西南科技大学)
2、中小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研究(聂倩 西南大学)
3、00后大学舍友关系的维护及其意义 (李宁 董静雯 吕梁学院)
4、留守经历对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影响:挫败感的中介作用(张华敏 中共凉山州委党校)
5、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公安院校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育研究(杨敏 上海公安学院)

 

专题论坛八

社会治理与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构建:
1、心理性困境儿童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 (刘慧琼 广东省委党校)
2、社会工作介入灾后心理重建多元主体治理机制研究(周菊芯 重庆工商大学)
3、“谁在控制我的身材”:青年女性的社交媒体接触与身材焦虑研究(江莉 重庆工商大学)
4、道德敏感性教育课程开发及其对校园欺凌旁观行为的干预效果初探(谢忠桔 刘传军 四川大学)
5、同伴依恋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韩黎 绵阳师范学院)
6、社会治理与平安中国需要建立科学社会主义必然论(邵耀华 山西省宁武县政府办)

 

专题论坛九

灾难与危机心理的多元化研究:
1、Trends in the incidence and DALYs of anxiety disorders at the global, regional, and national levels: Estimates from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9(熊鹏 暨南大学)
2、灾难危机与管理心理研究/重大疫情背景下城乡结合部居民风险认知与心理健康状况研究(赵丽丽 青岛大学)
3、基于葫芦文化意象对医护人员的心理干预研究(梁靖宇 同济大学)
4、疫情前-中-后游戏成瘾与心理健康的纵向关系(滕召军 西南大学)
5、利奇马台风后父母创伤后应激障碍发展轨迹与儿童心理健康的关系:儿童安全感的中介作用(王璇 周宵 浙江大学)
6、学校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体系的构建:回顾与展望(陈琳 郑显亮 赣南师范大学)

09:00—17:00

未成年人心理专场培训

寻找自我的故事——叙事绘画治疗法在青少年群体中的应用二(黄晓红 叙事绘画治疗学院-香港)

13:00—17:30

主旨报告五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公众心理健康的风险与保护因素 (王斌  西南科技大学)

主旨报告六

十个映秀家庭十五年失独创伤疗愈跟踪随访之路对灾后心理救援的启示(徐凯文 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委员会)

主旨报告七

新时代的社会心理服务與干预——艺术心理治疗的应用与发展(何天虹 香港大学)

主旨报告八

Mental health and psychosocial interventions to limit the adverse psychological effects of disasters and emergencies in China: A scoping review
(Brain Hall 上海纽约大学)

主旨报告九

超越民粹与精英: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社会阶层心理建设(郭永玉 南京师范大学)

闭幕式

总结致辞(王力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5月13日

9:00—17:00

走访调研

抗震救灾精神与心理重建工作调研考察——北川线

科学家精神调研考察——梓潼两弹城线

会后工作坊一

Polak团体情景疗愈(Kevin Polak 荷兰)

会后工作坊二

电影艺术与心理健康(王蔺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会后工作坊三

“乐+U”积极心理工作坊-游戏疗法的青少年实践探索(王斌 胡星 西南科技大学PSCI中心)

五、会议须知

  (一)会议安排

  本次会议分为汶川地震灾后十五周年心理援助、科技城人才峰会以及国际心理学术论坛三组成部分,共计9个主旨报告、1场心理学人才高峰论坛、1场平行论坛、1个专场培训、5个分会场、9个分组专题论坛、10场会前会中会后工作坊,以及2条外出走访调研线路。时间日程安排及地点详情见上表,请参会人员扫描二维码提前填写在线表单,报名预约想参与的分会场/分组专题论坛/工作坊,以便工作人员统计参与人数。

  (二)会议住宿

  第三届北川国际心理论坛组委会向参会人员提供会场附近的酒店供大家选择,大家可以根据各酒店实际情况和位置距离自行选择合适的酒店,所有参会人员凭会议回执预订酒店可享受协议价。

名称

地址

预订电话

书香酒店

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青义镇科大路260号附11号

0816-2851555

里屋轻住酒店(绵阳西南科技大学店)

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青义镇青羊中街30号

0816-2736999

龙辉上格酒店

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青义镇青羊中街57号

0816-8977888

园艺山会议中心

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创业大道237号

08166355801

易安精选酒店

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科创园区九洲大道202号

0816 637 8888

  (三)会议咨询

  为更好地服务参会老师,我们在应用心理学系及绵阳心理学工作者中招募、培训了一批志愿者,担任本次会议的接待、会务、翻译等,各位老师如有任何需求或疑问,均可向志愿者咨询。各位参会老师报道时请扫码加入会议微信群,群内有组委会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可在会议期间为各位参会老师提供会务服务。

  会议秘书处通讯地址: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青龙大道中段59号新区东七A座,621010
  组委会联系人:王老师  苟老师
  联系电话:0086-816-6089631 0086-18161060427
  电子邮箱:psci@swust.edu.cn
  PSCI 中心公众号

  西南科技大学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中国心理学会

第三届北川国际心理论坛组委会

附件:            届北川国际心理论坛主要专家学者名单
(按姓氏拼音排序)

AliAbbasi(巴基斯坦)
Brian J . Hall (纽约大学)
白学军 (天津师范大学)
陈昌霞 (西南科技大学)
陈  寒 (绵阳师范学院)
陈  华 (西南交通大学)
陈  瑾 (成都师范学院)
陈秋燕 (西南民族大学)
陈雪峰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陈幼平 (西南科技大学)
戴  艳 (四川师范大学)
冯  春 (西南科技大学)
傅春胜 (中科博爱心理医学研究院)
高桥哲 (日本神户学院大学)
郭  松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专委会)
郭永玉 (南京师范大学)
龚尤倩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
黄国平 (四川省精神卫生中心)
黄明金 (四川省精神卫生中心)
黄晓红 (叙事绘画治疗学院-香港)
胡文诗 (澳门大学)
何奎莲 (宜宾学院)
何霖俐 (西南科技大学)
何天虹 (香港大学)
韩布新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韩  黎 (绵阳师范学院)
纪洁芳 (台湾彰化师范大学)
石  薇 (四川大学)
孙向红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史占彪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桑志芹 (南京大学)
陶明达 (青岛大学)
谭小宏 (西南民族大学)
滕召军 (西南大学)
王  斌 (西南科技大学)
王成莲 (四川省心理学会应用心理专委会)
王  力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王  军 (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
王晓刚 (西南民族大学)
王小林 (绵阳师范学院)
王洲林 (绵阳师范学院)
魏  青 (成都大学
魏  然 (西南科技大学)
吴俊林 (四川精神卫生)
吴坎坎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吴薇莉 (西华大学)
吴燕霞 (上海师范大学)
许红敏 (南京晓庄学院)
徐凯文 (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委员会)
辛  勇 (西南科技大学)
辛自强 (中国人民大学)
熊开封 (西南科技大学)
特邀:姚宇馨(中国日报 记者)

姜企华 (上海市崇明中学)
靳宇倡 (四川师范大学)
Kevin Polak(荷兰)
孔  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雷  鸣 (西南交通大学)
李  红 (华南师范大学)
李  媛 (电子科技大学)
李正云 (上海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心)
林昆辉 (台湾大观心理治疗所)
林  敏 (重庆医科大学&希望24热线督导)
林平光 (中国社会工作协会)
刘陈陵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育研究院)
刘传军 (四川大学)
刘慧琼 (广东省委党校)
刘鲁蓉 (成都中医药大学)
刘翔平 (北京师范大学)
刘正奎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刘忠纯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副院长)
卢  雄 (四川省心理学会&成都师范学院)
马  宁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马建青 (浙江大学)
马晓燕 (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
宁维卫 (西南交通大学)
Roy F.Baumeister(Jacobs University Bremen 德国)
任  俊  (绵阳师范学院)
沈潘艳 (西南科技大学)
隋双戈 (深圳市春风应激干预服务中心)
熊  鹏 (暨南大学)
夏林清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
郇玉峰 (郑州全人心理研究院)
谢  宇 (安徽师范大学)
杨海波  (天津师范大学)
杨  进 (西南科技大学)
杨  颎 (上海理工大学)
杨雪梅 (四川师范大学)
杨玉芳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翟  瑞 (西南科技大学)
赵静波 (南方医科大学)
张德聪 (台湾师范大学)
张广兵 (西南科技大学)
张  莉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张锦明 (绵阳市教育心理学会)
张建新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张小兰 (四川省心理学会应用心理专委会)
张向阳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张雨青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周  宵 (浙江大学)
朱殿庆 (绵阳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朱浩亮 (温州大学)
朱廷劭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祝卓宏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曾散(湖南出版集团 国家二级作家)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