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进展

心理所研究发现分裂型特质可能是精神分裂症谱系障碍研究的表型

发布时间:2016-05-17 作者: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 陈楚侨课题组

  精神分裂症是复杂的多基因的神经精神和脑障碍,表现出广泛的认知、情绪和社会功能异常。尽管基因和基因组学有其优势/发展,但基因对于了解精神障碍的敏感性还不十分确定。一个尚未解决的重要问题是,缺少一个合适的精神分裂症的表型(phenotype)。 

  Paul Meehl曾经指出可能存在某种具体的特质(分裂型,schizotype),这一特质与基因易感性有关,并且使个体倾向于发展出一种心理和认知紊乱状态的特质(称为schizotypy),这一状态构成了精神分裂症的倾向/素质。前人研究发现分裂型特质状态可以在一般人群中通过信效度较好的自评量表进行测量和识别。然而,目前对于分裂型特质的结构在不同精神分裂症谱系群体中是否稳定还不清楚。 

  为了填补这一领域知识的空白,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神经心理学与应用认知神经科学(NACN)研究组陈楚侨研究员和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University of Wisconsin, MadisonDiane Gooding教授采用一系列量表考察了schizotypy的结构不变模型(structure invariance model)。结构不变模型是一种严格的用来考察因素结构在不同独立样本中稳定性的统计方法。在本研究中,研究者通过精神分裂症患者、一级家属和健康被试三个独立样本验证分裂型特质的结构,同时比较不同组之间的得分。 

  研究共收集196名精神分裂症患者、197名一级家属和1724名健康被试的数据。结果发现,最优模型为两因素模型:包括阳性和阴性分裂型特质维度。并且,这一结果在三个独立样本中一致。在阳性和阴性分裂型特质得分方面,精神分裂症患者得分高于一级家属组,一级家属组得分高于健康被试组。基于这些结果,研究者识别出三类分裂型特质组,它们是:临床分裂型特质组(精神分裂症患者)、生物学上的分裂型特质组(未患病一级家属)和心理计量学的分裂型特质组(非临床个体)。陈楚侨研究员和Diane Gooding教授评论认为分裂型特质可能是精神分裂症谱系障碍研究的一个合适的或者说“正确”(appropriate or “right”)的表型,这一发现将会促进该障碍的跨文化和基因的相关研究。 

  本研究受中国科学院B类先导专项、中国科学院/国家外国专家局创新团队国际合作伙伴计划、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Leon Epstein 研究基金以及Philip K. H. Wong 基金资助。 

  文章目前已经在线发表 (http://www.nature.com/articles/npjschz201616)  

Chan, R. C. K.*, Gooding, D. C.*, Shi, H. S., Geng, F. L., Xie, D. J., Liu, W. H., Wang, Y., Yan, C., Shi, C., Lui, S. S. Y., Cheung, E. F. C. (2016). Evidence of structural invariance across three groups of Meehlian schizotypes. NPJ Schizophrenia, 2, 16016, doi:10.1038/npjschz.2016.16; published online 4 May 2016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