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科学传播 > 专家视角
字体大小: 打印 关闭
罗非研究员书面采访:孩子该放养还是圈养?
日期: 2011/01/25 

记者:最近关于“什么对孩子才是最好的”成为美国的一个话题,源于耶鲁大学法学华裔教授蔡美儿新书《虎妈战歌》,其中用“中国妈妈”指代不同于西方观念的育儿方式,认为西方人对孩子的宽容超过了对孩子的教育,恰当执行东方的严格家教方式更有助于孩子未来的发展。她的书在美国引起了许多评论,有美国读者评论说,延伸到亚洲人没有创造力就是这种育儿方式的后果,但也有美国家长表示,西方人把追求激情的想法过于浪漫化,应当借鉴这种严格的教育方式。

罗非:首先说,中国人是否就严,西方人是否就宽?其实,当代的以独生子女为中心的家庭,教育方式大部分是宽而无当的。或者,沿用中国的老话,叫做“惯”。其结果,就是众所周知的,中国学生的抗逆力不足,在艰苦环境和多变的意外挑战之下,应对比较困难。
    而尽管西方禁止恶意体罚孩子,但据我所知,西方的父母对孩子,还是有“打板子”的惩罚措施的,至少十几年前还是如此。只要目的是教育,而不是发泄自己的愤怒,那么这在西方父母眼中并不是恶行。
    因此,这本书在美国引起的争论,其实在时间上是有所错位的。是用美国当代的教育方式,与中国40年以前的教育方式相对比。尽管或许可以说出很多理由,但却是无的放矢。也可以说,当代的中国人已经不是当初的中国人,当代的中国文化也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中国文化了。

记者:想请您从赞同虎妈这种严格管束孩子的角度来谈谈东西方教育理念和方式差异。主要问题如下:

1.家长的理念是否真的是为孩子着想?他们所认为所选择的道路是否真的是“为孩子好”?

罗非:不论对大人还是对孩子而言,没有人能“替别人着想”。因为每个人都是以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为中心,来判断什么东西对别人好或者坏。换句话说,这种判断是“自我中心”的。如果是基于这种基础上的判断,那么不管内容是什么,都不可能真正切合别人的需求。
    以“理念”来为别人着想,实际上就是为自己着想,为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为自己的自我中心的判断张目,试图以别人的人生路程,来证明自己价值观的正确性。所以,这种用自己的“理念”来为别人着想的做法,事实上是绝对的自我中心,尽管当事人或许完全没有这种自觉,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一事实。
    在这种情况下,不论我们替别人选择了什么路,尽管在思想意识中可以冠冕堂皇地说“为……好”,但在潜意识里,其实是在用这种方法,扩大自己的自我,让自己的知识、经验、理念扩张到别人身上,让自我侵占别人,把他们变成自我的一部分。用一个很简单的方式就可以证明这一点:当这种“好心”遭到拒绝时,这位“为……着想”的好心人,会觉得愤怒、沮丧;当得到遵从时,会觉得高兴。这种情绪会延伸到许久以后。当这位被着想者成功时,如果当初顺从了自己,就会说:你看,你当初听我的没错吧?如果他当初违背了自己,就会说:如果你当初听我的,结果肯定比现在更好!反过来也是一样。
    家长是否有可能真正为孩子着想,真正帮孩子选择一个“为他好”的道路?答案是肯定的。但唯一的条件,就是家长放弃自己的自我中心,放弃自己所有的人生经验、知识、信仰、教条、思想,完全以一个赤子之心的角度,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去看待当时的形势;同时,所给出的建议,仅仅作为建议,给孩子完全的自行决定权。
因为,人生毕竟是孩子的人生,不是父母人生的延续。
    古人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同样地,帮孩子选定人生道路,不如帮助孩子获得选择人生道路的智慧。

2.什么素质对于孩子将来取得成功最为重要? 是否将学习成绩视为衡量孩子是否优秀的首要标准?是培养孩子某一方面超群的技艺重要,还是培养他富有个性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罗非:前面的回答,并不是否认家长对子女的严格教育。这里想表达的,就是家长的严格教育的出发点,应当是让孩子获得真正的人生智慧。只要是以此为目的,不论采取任何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的方式,都是合情合理的;如果违背了这个目的,那么不论是浪漫激情、还是严加管束,都是没有道理的。
    所以,这要求家长自己首先就要有选择人生道路的智慧。这是为人父母的第一基本条件。
    这就是对本问题的回答,亦即真正的智慧是孩子最重要的素质。有智慧的孩子,知道该作何选择,知道选择该如何因时因势而易。这样的智慧才是幸福的基本条件。而幸福正是人生成功的第一标志。
    单纯用学习成绩来衡量孩子的优秀与否,是片面的。当然,全面的优秀孩子,只要他有心学习,成绩也坏不到哪里去;但优秀有很多种,不能用一把尺子来度量。真正较好的衡量标准是智慧,或者用孔子的思想,智、勇、仁,三点,作为优秀的度量标准。这是指真正的智、勇、仁,不是小聪明、匹夫之勇、妇人之仁。
    有了智、勇、仁,那么孩子不论是拥有一门高超技艺,还是富有个性和创造力,都是好事。其实两者是相通的:真正拥有一门高超技艺,出神入化的孩子,他本身在这个方面一定拥有极高的创造力;反之,富有个性和创新精神的孩子,他在自己全心投入的领域也一定会远超同侪。

3. 是否一定要升入重点中学或大学才能有成功的一生?

罗非:这要看教育体系。在中国现有的教育体系下,经过重点中学、重点大学培养的孩子,会有更高的平均素质,更完善的能力培养,这是毋庸置疑的。但这并不一定代表着他们一定能最发财、最富贵、最有权威。因为这些“成功”都需要诸多教育以外的因素。至于能否幸福,就更加难讲了。
    这是因为,当前的教育体系中,没有重视对智、勇、仁的培养;孩子们学到的只是知识,还有运用知识应对考试的超高能力。但是,在重点中学、重点大学,特别是一流大学中,由于教育风气、环境、学风的影响,孩子可能会更开放,视野更开阔,对他真正的优秀素质的形成不无帮助。

4. 家长应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创造力,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如何帮助孩子选择未来发展方向?

罗非:老实说,这其实没有一定之规。孩子是从环境中成长起来的。这个环境,包括了家长、老师、朋友。孩子的自信心、创造力、学习兴趣,都来自环境的影响,先天的素质倾向,加上本人的用心。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有自己的偏向;最好的教育,是补偏救弊,促成孩子均衡发展,形成真正的高素质。如果环境中有一个真正具有智慧的人,不论他是父母、老师还是朋友,都会对孩子素质的形成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全面发展的自信心和创造力,其基础刚好是智慧。没有智慧的自信叫做傲慢,没有智慧的创造叫做鲁莽。
    智慧从观察而来,观察受兴趣引导。因此,保护孩子童真的兴趣,是环境最该给予孩子的帮助。如果父母能不伤害、不打击孩子自发的兴趣,老师、朋友能善加鼓励孩子的兴趣,那么孩子的兴趣会自然发展成深入的观察,从而产生智慧。智慧需要在环境中锻炼成长,因此,孩子需要有机会自己选择,自己体会选择的成败,从而不断地磨练智慧。
    帮助孩子让智慧在人生的磨练中日益成熟,就是最好地帮助了孩子选择未来的发展方向。

5. 总体来说,是西方式的“放养”比较好,还是东方式的严格管教更好?

罗非:这个问题,确切地来说,应该是“西方当代的放养”和“东方上世纪的严格管教”的比较。如果时空变换,那么东西方都不是目前立论的教育体系。

    其实,教育没有,也不应该有一定之规。对于孩子,父母需要拿出智慧,该放养的就放养,该管束的就管束。教育就是补偏救弊,令其自身升华;而不是放纵成灾,或者压制成模。所以,这个命题本身是不成立的。只有对应于特定的时代、特定的人群、特定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具体到个体的孩子,才能讨论究竟应当多“放养”一些,还是多“严格管教”一些。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备案编号为:京ICP备10049795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18号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林萃路16号院 邮编:100101
电话:(86-10)64879520 Email:webmaster@psych.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