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7.9-2012.7.20)
我国著名心理学家、中国心理学会会士、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前任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匡培梓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12年7月20日11时16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0岁。
匡培梓先生,女,1932年7月9日生,江苏无锡人。1953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心理系,同年到中国科学院心理所任研究实习员。1957年至1961年在前苏联科学院高级神经活动和神经生理研究所学习,获生物学副博士学位。1961年至1986年先后任心理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研究室副主任和主任等职。1987年至1994年任中国科学院心理所所长。1980年起担任中国心理学会生理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1989年当选为中国心理学会副理事长。在此期间,她还曾担任《心理学报》和《心理学动态》等学术期刊主编。1992以及1997年被任命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届、第四届心理学科评议组成员及召集人。1997年和2003年被聘为人事部全国博士后流动站管理委员会专家组成员。1988年与1993年当选为全国第七届和第八届人大代表,1998年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
匡培梓先生主要从事医学和生物心理学研究,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中期主要开展儿童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和年龄特征及儿童脑发育不全的研究。1964至1965年参与了全国地方性甲状腺肿及地方性克汀病研究计划,制定了伴有听力障碍克汀病患者的智障临床分级,探讨了碘盐的预防效果(河北省承德地区)。70年代后主要开展学习记忆的动物模型及其脑机制研究,系统地探讨了边缘系统在学习记忆中的作用,特别是海马在学习记忆中的电活动和神经介质的活动规律,揭示了海马在记忆不同阶段所起的重要作用,以及乙酰胆碱、5-羟色胺及脑啡肽等神经介质的调节机制。这些科学发现为国内学习记忆研究的发展方向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在开展心理学基础研究的同时,她还与临床有关单位合作,积极开展心理学应用研究,特别是一系列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影响的研究,为临床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她在国内外杂志上共发表了研究报告和论文40余篇,主编了国内第一本《生理心理学》专著。
匡培梓先生在其一生的工作中还荣获了诸多奖项。其基础研究工作获1977年中科院重大成果奖(排名第二),其应用研究工作获得三项解放军总后勤部全军科技成果二等奖(1982年2项,均排名第一;1989年1项,排名第二)。鉴于她在科研方面的突出成就,1991年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称号;鉴于她在培养青年人才方面的杰出贡献,1998年和2008年先后获“中国科学院优秀教师”和“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杰出贡献教师”荣誉称号。
匡培梓先生的逝世是中国心理学界的重大损失。让我们化悲痛为力量,学习她为国家、为科技和教育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继续完成她的未尽事业。
匡培梓先生永垂不朽!
匡培梓先生治丧委员会
二○一二年七月二十日